document.write('
')
時間: 2021年10月29日 07:03 | 作者:單號無憂 | 來源: 單號無憂物流網| 閱讀: 156次
價格戰是投資的敵人。
作 者 / 藍色多瑙河
編 輯 / 小市妹
上周快遞指數(884818.WI)除最后一個交易日微跌外,其余四個交易日均呈上漲趨勢。
再往前追溯,從7月末至今,快遞指數已經回彈超過20%。
進入三季度,快遞業加速回暖是電商大促節帶來的短期回彈,還是行業價格戰內卷結束后的長期修復?
本文將回答三個問題:
1.造成這輪“快遞業熊市”的始作俑者是誰?
2.快遞業價格戰見底了嗎?
3.回暖之后的快遞行業值得投資嗎?
1
“價格屠夫”攪動快遞江湖
對于投資而言,沒有什么是比競爭加劇,“價格屠夫”出現更可怕的事。
快遞行業是我國少數保持高速增長的行業之一。據國家郵政局統計,2021年-2021年,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從575億元上升到8795億元,年復合增速31.4%。
增速越高、蛋糕越膨脹,引來的競爭也越激烈。數據顯示,同期快遞行業的單件收入從24.6元下降到10.6元,降幅超過一半,這既有快遞行業規模效應下的使然,更多是競爭加劇的催化。
“價格戰”下,快遞公司不斷下調快遞單件收入,但包括“人工、租金、面單原料”等成本并未有同比例的下滑,進而讓快遞公司走向薄利、微利甚至虧損。
2021年,本就疲于應付價格戰的快遞行業迎來“光腳”的兄弟——極兔,這只從東南亞市場跳進來的兔子直接開出“燒錢換市場”的藥方,用單均虧損1元的方式,在短短十個月實現2000萬日訂單量,比“通達系”完成同一目標至少節省了10年。
在“價格屠夫”的攪動下,幾家頭部快遞公司不得不選擇戰略跟隨,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中通2021年將戰略從以前“份額-利潤”的平衡,全面倒向“份額”;順豐與三家“加盟制”快遞公司紛紛調低單票收入,在全面價格戰下,2021年快遞行業單票收入出現10.6%的負增長。
▲來源:興業證券(601377,股吧)
進入2021年,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并未停歇,最瘋狂的時候,極兔將單票價格打到了0.6-0.8元,低于快遞行業普遍成本價1.4元。這種攻勢之下,快遞行業一片哀鴻,甚至一季度連“快遞一哥”順豐都出現近10億元虧損。
快遞行業進入至暗時刻。
2
單件收入觸底反彈
盡管價格戰這種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”的策略讓極兔付出了沉重的財務代價,但同時換來了超預期的增長。
據媒體報道,極兔總部10個月累計虧損額超過200億元,但日均2000萬單的業務量讓其在快遞行業站穩腳跟,據華創證券測算,目前極兔的市占率有望達到7%-8%。
今年4月份,極兔完成一筆18億美元的融資,補充彈藥后的極兔準備再干一場。但價格戰對快遞行業造成的創傷,尤其是各大快遞公司普遍通過降低派費來壓縮成本的方式,對快遞小哥的收入造成嚴重影響,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。
4月9日,百世、極兔因低價傾銷遭義烏郵政管理局整治與行政處罰。4月22日,浙江省明確提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,這是政府首次以法規形式提出價格監管。
6月23日,經國務院同意,七部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》,明確對價格戰引起的不正當市場競爭、區域差異化派費、快遞小哥合理勞動報酬保障等問題提出規范性要求。
7月份,包括順豐、中通等快遞公司推出針對快遞小哥權益保障的措施。8月末,包括“三通一達”與極兔在內的6家快遞公司陸續宣布自9月1日起上調全網派費0.1元。券商預計派費上調很快就傳導至前端快遞攬件價格。
監管強規范之下,快遞行業的單件收入觸底并開始反彈。
快遞月度經營數據統計顯示,全國快遞平均單價7月份跌入9.26元/件的低點,8、9月份已連續兩月回彈至9.75元/件,不過較一季度10.2元/件的價格仍有差距。
除了幾家主要頭部快遞公司一致上調派費外,快遞行業的價格屠夫極兔也在改變“虧損換增長”的市場策略。
最新消息顯示出,極兔的新策略除了配合其他快遞公司上調派費、快遞單價外,對中小快遞企業的兼并動作也比較大。
9月12日,網易,與極兔關聯的匯森全球正式收購零擔貨運商壹米滴答,旗下的快遞品牌為優速快遞。9月23日,彭博社消息稱百世快遞將出售,有業內人士稱買家就是極兔快遞。這一傳聞并非沒有可能,但考慮到阿里擁有百世46.2%的投票權,而極兔又與拼多多關系緊密,這一合作的阻力肉眼可見。
得益于上述利好,自7月末開始,快遞指數迎來一波修復行情,截至10月27日,該指數已經回彈超過20%。
不過,可以預見的是,本次監管部門盡管對快遞行業的低價傾銷有限定,但依然不能徹底解決行業價格戰的問題。
這也就意味著,10月以來的快遞漲價很可能是每年旺季的例行上漲。
3
還值得投資嗎?